某校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检出率情况

 

一、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用于测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量表以积极心理学和发展心理病理学最新进展为理论背景,从积极的角度测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包括适应、困扰与复原力三个维度。首先,从适应的角度了解学生是否能在与环境互动中不断地调整身心状态,以达到平衡。其次,从困扰角度来了解学生目前是否存在情绪困扰,并及时进行辅导与帮助。第三,了解学生的复原潜能,从而帮助学生制定训练计划,更好地发挥其自身存在的应对潜能。

二、调查对象

1、调查对象:高中1年级学生在2017年上学期所做测试,排除掉无效答卷0份,参与下面统计的测验答卷共184份。其中男生80名,女生104名。

三、调查结果

表1 各分量表心理健康状况检出率统计

分量表 适应 困扰 复原力
检出人数 4 72 106
所占比例 2.17% 39.13% 57.61%

表2 各分量表心理健康问题检出性别差异统计

分量表 适应 困扰 复原力
统计量 检出数 比例 检出数 比例 检出数 比例
4 5.0% 30 37.5% 41 51.25%
0 0.0% 42 40.38% 65 62.5%

表3 各分量表心理健康状况组间(班级/年级)检出率统计

 

分量表 适应 困扰 复原力
统计量 检出数 比例 检出数 比例 检出数 比例
高中1年级 4 2.17% 72 39.13% 106 57.61%

四、结果分析与建议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包括适应、困扰与复原力三个分量表,从学习适应、人际适应、青春期适应、问题行为、抑郁、焦虑、强迫、恐惧、自信、积极认知、自我调节、社会支持12个维度评测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采用1.15个标准差作为心理问题检出率的标准,如果受试者分量表得分大于1.15个标准差,说明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值得关注,他们可能易发或已经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心理困扰。依据以上标准并经数据统计处理,本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结果如下:

综合表1各分量表心理健康状况检出率统计结果看,根据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排名,依次为复原力、困扰、适应。

1、适应,存在或有适应问题倾向的学生占2.17%。该分量表主要测量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否良好地适应,即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的身心调整,与学校环境保持和谐状态,并有效地实现“离中化”的过程。适应又分为学习适应、人际适应、青春期适应和问题行为四个方面。得分越高说明个体适应越好。低分者具体表现在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不太能够完全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比如,对学习有一点焦虑、恐惧,不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与老师、家长、同学不能很好的相处,常常为此而烦恼,并有改善关系的强烈愿望;对青春期的到来还没有很好的准备,对自己的生理变化并不满意,并感到一些紧张和不安;不能完全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事,其表现已经给学校带来了一些麻烦,或令老师和同学很不满。

2、困扰,存在或有情绪困扰倾向的学生占39.13%。该分量表主要测量中学生中比较常见的情绪困扰或某种神经症倾向。神经症是指病因尚未明确,其主要智力因素、个性特点不存在器质性病变的一组轻度心理障碍。困扰又分为抑郁、焦虑、强迫、恐惧四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情绪化困扰越严重。高分者具体表现为最近受到一些不良情绪的困扰,情绪不太稳定,可能已经影响到了其学习与生活。比如,平时常常有一种受挫感,情绪比较低落,对大部分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特别温顺、胆小、思虑过多、不够自信,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紧张不安,影响睡眠或食欲;有时候会反复无来由地想同一件无意义的事情,知道没必要,还忍不住要做某些事情;莫名其妙的感到恐惧,甚至有回避和逃离的冲动。

3、复原力,在复原力方面存在问题倾向的学生占57.61%。复原力主要是指个体遭受挫折后能迅速恢复的能力,又称之为心理弹性。具体是指个人具有或学习到某些特质,这些特质或行为会因个人与环境的互动而保护个人不受压力或挫折情境的影响,使个人重新获得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因之发展出健康的应对行为。复原力又分为自信、积极认知、自我调节、社会支持四个方面。得分越高说明其复原力越强。低分者表现为不太容易从挫折和打击中恢复过来。比如,面对挫折,常常不知所措,甚至萎靡不振,短时间内无法恢复;总是感到信心不足,怀疑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总是抱怨对生活的不满,感叹生活的不公,但又对此无能为力,陷入消极认知的怪圈中,苦恼不已;自我调节能力弱,遇事常感到强烈的无助或惶惶不安;当遇到困难时,能倾诉分享的人没几个,很难获得别人的帮助,这让个体感到更加迷茫、失落与无助。

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建议

(一)针对各个分量表的教育建议

1、存在适应问题的教育建议

个体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适应的关键是内部心理活动的自我调节。教师采取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的方式,帮助适应不良的学生提高适应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环境,以及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都有什么特点,这样才能针对变化了的环境对自身做出调整。同时,还要接受环境,如果环境是不能改变的,就要坦然接受,改变自己对环境的消极看法。在接受环境的同时,调整自己去顺应环境。其次让学生认识到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是社会的,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都是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所以良好人际关系是社会适应的重要内容。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我意识水平,充分认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增强适应能力。第三,帮助学生正视自己,面对现实,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当一个人处于心理平衡状态时,实际上就是处于与社会的适应状态之中;反之,一个人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了,也就意味着他与外部环境的适应状态被打破了。自我评价的客观与否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良好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如果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与环境、周围人的协调,所以必须在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认识自身的不足和优点,更好适应社会。

2、存在情绪困扰的教育建议

首先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运动在改变不良情绪,振奋精神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关键在于体育锻炼,如跑步、打球、游泳等反复持续,都能加速脉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对氧的利用。其次,可以进行环境调节,比如指导学生听一些与自己的情绪完全合拍的音乐,借助音乐改变心情,或者通过选择具有缓解和镇静作用的清淡颜色,滋养心气,减轻焦虑紧张情绪。第三,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情绪宣泄,,在这个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不能过度宣泄或倾诉,过度的宣泄只会让学生沉浸在不良情绪氛围之中,而是在积极接纳下的情绪疏导。第四,在学生遇到情绪困扰、心情低落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外书籍,或钻研某种感兴趣的技艺,培养他们的业余兴趣爱好,进行情绪的转移。但如果情况严重时,则需要进行进一步诊断,或及时转介,寻求更为专业的心理治疗。

3、复原力存在问题的教育建议

复原力是个体面临挫折、困难或各种应激事件时,个体的一种积极因素或自愈能力,它能够有效帮助个体从不良心理状态中恢复过来,因此培养学生自身的复原力和社会支持系统对个体抵御各种不良心理侵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平时的学校教育当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特质。通过讲座、团体辅导以及平时与学生的互动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会学生自我调节的心理策略,可以用自己以前成功的事例鞭策自己,通过具体的实践或案例等,破除不合理的认知,建立积极健康的认知系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而不是钻牛角尖,以豁达,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另外在学生出现问题时,需要帮助或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身边的社会支持力量,联系学生家长、身边的朋友、任课教师等,为学生提供积极有力的社会支持和情感关怀,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难关。

(二)改善学校教育工作

学校是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重要场所,学校的管理理念、行为规范、人际关系、教育环境和教育制度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应当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形成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学校氛围。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和谐的师生关系、团结互助的学生群体、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以及改变“应试教育”,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这些都可以构建起温馨、宽松的学校氛围。

2、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3、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既是学生成长的基地,更是学生心理上的“家”。良好的班级风气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大有裨益,班级中的同伴交往为心理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更多的便利。班主任应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向学生传授有关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情感教育、意志锻炼、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心理卫生知识。

4、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

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校本培训,共同预防学生心理疾病;通过家长学校,或举办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讨会,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使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共同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社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如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散发传单等形式,使学生的心灵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净化和升华。

5、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涉及学校的各个部门,必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学校领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一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计划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开支。教务处和德育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两个部门应加强配合,发挥好指挥和协调作用。教务处主要是组织教师上好心理健康课程,以及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德育处则通过“两课”教学,将德育和心育结合起来,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通过班主任工作和心理咨询室建设来解决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门,在组织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后勤部门在学校建设中要考虑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如建筑色调,教室采光,黑板、桌椅的高度尺寸,校园的净化、绿化和美化等等,都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浏览量:0
收藏
创建时间:2024-05-22 11:23

全部展示

通知公告

联系我们

连云港心理治疗-连云港心理医生-正析心理咨询

联系人:值班咨询师

QQ:2085103660

电话:0518-81593168

手机:18052330168

邮编:222003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通灌北路87号国际商务大厦A座2607-260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