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句话催眠了孩子六年

 

   在儿童向青少年过度的阶段,父母的话对于孩子们往往就是权威,孩子们往往以父母为权威人物(以及自己的老师等),这个时间的父母语言对孩子影响性特别大,而我们很多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语言对孩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个孩子在父母的不断的直接的或间接的暗示中,不断的产生催眠性心理效应,而父母却全然不知,这在生活中很多见。

      一个女孩,高中生,高一的时候成绩还算不错,到高二的时候成绩已经下降很多。最终因出现一到教室就听得有人说她坏话,然后浑身紧张,最后无法靠近学校大门,在无法上学的时候来咨询。第一次了解情况的时候我告诉她没事,后边调整一下就会好的,这种类似情况在我们辅导的案例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生活中不乏一部分人被定义为精神性问题而不得不吃药,这类情况的孩子往往在生活中过度紧张,而这种紧张是家长和教师很难发现的,而且很多这类孩子平时学习上的表现是非常的积极主动,爱学习的表象往往导致家长和父母对他们缺乏了关注,因为他们是不让家长和老师操心的孩子,而我们却不知道,这些孩子的内心往往长期的挣扎着。

   这个孩子有很多的思维误区,误区局限于生活的经历和视角,通过一些催眠认知调节,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影响所在,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原来,她从上了初中之后,内心就是始终的挣扎着,我让她坐在椅子上看到一个被监督的她自己,一个监督她自己的她。之所以让她这么看,是因为她从初中就开始了实际的这种行为,这个行为就是在自己学习的时候,总要看自己是否是认真学习了,而自己在玩耍的时候总是觉得愧疚,觉得自己没有学习,她原本认为这种愧疚会让她好好学习,所以就一直使用了这样的机制,然而,结果并非她所愿,导致她和人相处等多种学习生活受到影响,被监督的她自己原本就是好好学习的,但是监督者却认为没有好好学习,而且监督者的认知系统一直让她无法放松身心的去玩耍,导致被监督的她感到非常的紧张,而监督者的误区就是认为正常的玩耍都是错误的,导致这个孩子始终是在学习的时候有另一自己在督促自己是否在认真学习,这本身又导致注意能力的分散,从而引发焦虑和紧张,而在她自己需要玩耍的时候有监督者在约束她自己不能去玩。随着时间这样的推移,她的心理反应却越来越紧张,从高一开始的时候对待身边人和事是小心翼翼,到高二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模式不对,开始到处“得罪”他人,其实很多同学并没有感受到她的小心翼翼和后来的得罪他人,最终导致恐惧和人交往,这是长时间的精神紧张所致。经过一个阶段的调整,孩子有了明显的变化,可以参加小高考,从之前不能接近学校大门到主动进入校园,并且自己尝试到社会上的各种场合里以及教室里,并没有之前的那些所谓的“幻听”现象。

   父母的一句话是什么呢?原来在上小学的时候,父母给她玩手机电脑,并且经常跟她说,“小学可以好好玩,上初中就要好好学习了。”我们来看一下这句话的催眠性效应在哪里,小学可以好好玩,孩子就放心的玩,而且很多时候作业也没有很好的完成,恰恰这个孩子是非常听话的孩子,是个很乖的孩子,是不让父母操心的女孩,所以,父母后来的“上初中就要好好学习”这句话,就形成了很重要的影响性语言,这句话的背后之义就是上初中之后就不能好好玩了。所以,在孩子听到说这个话的时候,这句话已经诱发了指向未来的焦虑,所以,到达初中之后,上课认真也好,课间玩耍也好,那个监督者就出来了,长期的有两个“自己”在抗争着。

   家庭心理教育是一门值得认真学习的功课,父母对孩子长期的心理暗示,不只是在语言上,还有种种因素,很多时候,父母需要伴随着自己构建家庭开始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成长,而不是等到孩子的问题自己已经无法管理的时候才寻求帮助。

   涉及到孩子成长和发展性的语言,需要我们父母有良好的表达艺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孩子自身的特点也是促成她被父母语言诱导而产生问题的重要因素,而孩子的自身特点,却更离不开家庭。

640.webp

      本公众号长期分享专业知识。

浏览量:0
收藏
创建时间:2024-05-22 13:52

全部展示

通知公告

联系我们

连云港心理治疗-连云港心理医生-正析心理咨询

联系人:值班咨询师

QQ:2085103660

电话:0518-81593168

手机:18052330168

邮编:222003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通灌北路87号国际商务大厦A座2607-260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