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对孩子的危害
谨以此文献给成长中的父母以及即将成为父母的人们。
-------周成松2016年12月1日
有这样的一些孩子,在学校经常招惹别人,上课的时候几乎没有好好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甚至挑逗其他人来和自己打架,小时候被老师和同学认为是多动的孩子,到小学高年级以及初中之后,被同学和身边的人认为是有问题的孩子,这些孩子让老师和身边的同学以及周围的亲友尤其头疼。曾经有这样的一个孩子经人介绍来到我这里做心理辅导,当走进个体咨询室以后,他那些过去的摇头眨眼等小习惯竟然没有了,那种完全坐不住的他,竟然能坐在那一个小时和我正常交流,在催眠的时候很安静,脑的功能非常的好,其实,他只是缺乏了被积极关注和赞赏,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家庭。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孩子是怎么长大的,这个孩子很小很小的时候,因为多动(孩子的顽皮多动并非多动症,有些家长不能接受或者缺乏抚养经验,这是当今社会上有一部分这样的家长,当自己接受不了孩子的成长的时候,往往把孩子视为病态,实际上是对孩子成长知识的缺乏)被医院检查说缺少了某种元素(十几年前的一个检查被家长延续使用到现在,而这个问题孩子营养平衡就可以好的),从此以后,这个孩子一直被其母亲视为大脑有问题,智力有问题,从此母亲的心就和孩子分离了,看起来母亲很认真的照顾孩子,但是照顾的方式却是建立在这是个大脑有问题的孩子,自己不愿意和别人提起自己的孩子,甚至自己都不想见到孩子,看到这里,如果你是家长,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是孩子,你会对这样的母亲有什么样的认识?也许我们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暂且我们不去评论家长,而是看看我们社会中各种家庭教育现象,我们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但是往往是和别人家孩子比,却很难去看自己家的孩子的优秀。当看到自己家孩子的“缺点”的时候,往往会死死地揪住不放,直到整个“缺点”变成了问题,其实这个“缺点”是否是缺点,对于孩子来说,也许不是,很多时候只是他们想要表达需求的一种行为表现,因为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更好的方式来呈现他们的需求。对于孩子来说,多动,犯错,往往是让家长看到他们存在的很好的方法,对于一个很小的孩子来说,安全对于他们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是他们生存的重要条件,我们来看看婴儿时期的孩子,他们在家长以及养育的监护人怀里,如果这个时候把他(她)转移到陌生人的怀里,大多的孩子会用大哭表示抗议,当然,极少数的孩子不哭不闹,但这是建立在这个“陌生”人与他的养育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具备良好的亲和力,因为他们没有感觉到不安全。我们细心的人会发现儿童时期的孩子会有这样的一些特点,当养育着把这个儿童放在一边玩耍的时候,这个儿童会时不时的看向养育者,当发现养育者离开较远的时候,有的儿童会停下玩耍找向养育者,有的儿童会要求养育者靠近自己,当养育者不在他们的视线的时候,他们会显得惊慌甚至大哭,寻找,他们会感到无助,我们家长也许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这是个值得重视的心理创伤,在我的很多案例当中,有一部分的人因为类似看起来很小的事件,却导致了他们后期长久的影响,直至影响到他们的婚姻甚至他们再去养育他们自己的孩子的时候。
我们上面叙述的婴儿以及儿童时期的问题,是一种被我们成人视为正常对待的情况,但这样的方式却如此重要,基于对这样的问题的认识,我们再看一个孩子如果他们本身是正常的,但是却被一直当作不正常看待,尤其是母亲,这里说尤其是母亲,并非对母亲的指责,而是母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安全感建立起到了无法被忽视的作用,但是我们看上面一开始说的那个孩子,母亲一直把孩子看成了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而且从内心深处不愿意接受这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能怎么办呢?他希望妈妈喜欢自己,但是妈妈确实不喜欢他,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必须要妈妈重视自己,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会感到自己是存在的,甚至孩子会用一种精神解离的方式来找到自己的存在,这种方法就是因为孩子在表现好的时候,并不能得到父母的赞赏,鼓励,父母几乎不关注自己,甚至排斥自己的存在,但是孩子很小的时候,却是无法离开父母,对于他来说,他必须要在父母面前证明自己是存在的,这个时候,他就会使用精神解离的方法实现自己的存在,这是孩子让自己痛苦并快乐着的非常无奈的办法,这就是孩子经常捣乱,犯错,甚至表现出行为异常,以此来获得父母关注,感受自己的存在,但是他的内心却是痛苦的,但他为了获得存在的快乐,他只能在行为上如此表现,因为父母对这样异常行为的表现会积极关注,这个时候,孩子就有了一个快乐的自己和痛苦的自己,他会假想出一个感到自己存在的快乐的自己,看着那个似乎不是自己的那个痛苦的自己做那些异常的行为,得到父母的惩罚,快乐的自己看到痛苦的自己被父母惩罚而感到自己的存在,他因此而感到快乐,久而久之,表现异常行为似乎成了他们获得快乐的唯一办法,当他们面临入学,学校里的人际相处,这样的孩子就会因循守旧,套用了这套方法,而他们确实没有别的办法,因为,在保障他生存的重要的地方,就是他的“家庭”,他只有这么做,他才能觉得自己是存在的,是活着的,是还可以和父母互动的,他们享受着这种痛苦的快乐。因为他们那个快乐健康的自己的存在一直是被“忽视”的,这样的“忽视”,对于孩子来说,实质上就是一种虐待,精神上的虐待。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用于家庭教育实在是不合适,但是,我们很多的家庭教育,却不得不值得警醒。在我之前的一个家庭来访中,一对父母对待自己已经成年的孩子,非得让他承认自己有精神疾病,到医院去住院,吃药,对待孩子的一切是各种否定,他们认为孩子一切都是在给他们丢脸,孩子在极力的反抗中成长起来,当他感到自己有能力了,想离开父母,孩子告诉父母会敬孝,他只想自己在一边生活,自己去创业,不想在父母的控制中生活一辈子,但是父母依然紧追不放,直到成年后的自己婚姻也破裂。
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人恶意的去伤害孩子,初衷都是为了孩子的好,问题是这个好,是基于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和认识上,以及如何让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好,在这一点上,我们很多父母都需要补上一堂课。身为父母,因循着自己的经验,认为自己都是好意,是对的,但是很多父母却没有发现,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好意是否适合孩子,因为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特点的,其次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方式是否合适,虽然自己认为自己非常的正确,那是因为这样的父母一直在看似非常正确的错误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当这样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往往用过去的过时的经验匹配着当下的教育方式,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不良的教育方式,社会上并不缺乏,作为父母,很多人在积极学习,补上自己人生那些缺陷的课程,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教育方式的错误导致他们的问题,也许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过程,家长也不是故意,但是对一些自己问题很严重,但是偏偏把问题交代给孩子,而父母本身却又难以觉察,直到把孩子一生都毁了,他们依然在重复他们自己的问题,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的可悲。有这样的一个老医生,他在医院中极力的去挽救生命,因为他曾经因为他家人的病逝而无法挽救,体验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所以他立志在他挽救的生命中,不让病人的家属象他一样的再次痛苦,所以他告诉自己:“我不能因为自己的无能,而让病人在我这里失去生命。”这个老医生的故事放在这里,似乎是很沉重,但是社会上出现的那么多的青少年因心理疏导不及时而产生意外,这引起了国家的重视,但并未足以引起家长们的足够的重视,因为家长们都认为那是别人家的事情。一个孩子时常被养育者忽视,是一个似乎微不足道的,却又是非常残酷的精神虐待,当这些孩子被他们的家长如此对待的时候,这些父母却有着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孩子不听话”、“孩子不争气”、“我实在是不想理睬这样的孩子”、“这个孩子如此的难教育,我决定放弃了”等等。孩子是一个天生强大的学习者,他们从胎儿时期就开始向母亲学习,而且后期一直在家庭中学习,爸爸妈妈就是他们人生的启蒙老师,他们的后期成长都要和婴幼儿时期的经验去匹配,而这些经验最直接的被模仿者就是他们的养育者。
有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还未自己,更谈不上知彼,而就是这样的一些家长,却要在孩子的一生中去布下他们想要的棋局,其实,他们一举手,棋未落子,已经向输掉孩子一生的方向发展。要想改变失败的棋局,除非,及早收手,重新去完善自己。
版权所有 禁止复制
- 2024-05-22
- 2024-05-22
- 2024-05-22
- 2024-05-22
- 2024-05-22
- 2024-05-22
- 2024-05-22